8455线路检测中心

当前所在位置:首页 > 新闻中心 > 集团新闻
顶流归来!东湖绿道三期贯通开放
发布时间:2024-06-25  点击数:

  今天由武汉8455线路检测中心所属碧水集团实施建设的东湖绿道三期项目正式开放。

062501.jpg

图片

  东湖绿道作为世界级的滨湖绿道,是武汉市一张重要的生态、文化和旅游名片。东湖绿道三期与一、二期相衔接,实现东湖绿道105公里成环成网,将提升东湖整体功能品质,为打造世界级城中湖典范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
临湖“十一景”,串珠成链

图片

  东湖绿道三期工程于2023年12月启动,项目北起天鹅路双湖桥南端,止于风光村一棵树,与东湖绿道一期的湖山道衔接,全长3.45公里。

  项目秉持“生态优先、因地制宜、彰显特色”的原则,保留了双向通行的机动车道,新修了宽约3.5米的骑行道,提升了宽约4米的人行道,从而实现了“三道”分流,互不干扰。临湖“十一景”串珠成链,更好地让市民游客感受湖光山色、品味文化底蕴。

062502.jpg

图片

  其中,石矶长滩、放鹰台东侧2个景点,已于年初修建完成率先开放。凌波门、洪波门、文澜门试验站、渔火阑珊、水生所、天涯海角等6个景点,在6月25日同步开放。碧波扬帆、一棵树,以及承担着绿道驿站功能的平湖珞樱三处景点,将在东湖绿道三期贯通后继续建设,不影响整体通行。

凌波门修旧如旧,可触可感

图片

  最受关注的凌波门泳池,历经半年修复,焕新归来。

  城市的改造,一头连着历史与文化,一头连着生活与向往。拆与建、破与立之间,考量着建设者的取舍与智慧。为保留东湖人文底蕴和城市记忆,项目采用“原样修复、修旧如故”的方案,对凌波门实行改造。

  栈桥因年代久远,表面水泥氧化发黄。修复时,项目采用了特殊涂料,经30多道工序作业,才呈现出如今修旧如故的效果。

  为让应届毕业的学子们不留遗憾,项目实行人性化管理,特地将凌波门部分提前开放,让学子们在凌波门留下自己青春的留影。此举获得一致好评,他们称“凌波门还是记忆中的感觉”。

062503.jpg

图片

  改好了“面子”,更要注重“里子”。除了对原始栈桥进行修复加固,项目还清除了湖底的淤泥、石头、瓦块、玻璃和铁丝等杂物,铺置50厘米厚的海沙打造缓坡,新修一批扶手和横杠,提升市民游玩的安全性。

  岸边原有的单调护坡,被改造成既实用又美观的台阶座椅与平台花池,不仅解决了地形高差,同时也为市民游客提供了错落有致的休憩空间,方便亲近湖水。

沿线424棵大树,完好保留

图片

  东湖绿道三期建设过程中,把大树保护列为施工重点,向每一位施工人员都下达了这样的硬性指令。

  在文澜门试验站至洪波门景点一线作业时,为了保护法桐,项目放弃了水泥泵车作业,改用滑槽从水泥搅拌车上输送混凝土,进行人工作业。

062504.jpg

图片

  施工期间,为了避免这些法桐被机械和建筑材料擦碰受伤,施工单位将法桐树干2米以下的部位环绕竹片,再用无纺布缠绕包裹,相当于给法桐穿上了“防护衣”。对于树龄较大、在多年生长中已经发生自然倾斜的法桐,施工过程中也一并对它们安装了金属支撑架,防止日后继续倾斜倒伏。为了不破坏景观效果,这些金属支撑架还做了“美容”,全部打造为仿法桐枝干的模样,连断面的节疤都做得几可乱真。

  最终,3.45公里沿线的424棵大树全部完好保留,东湖南路林荫道蔚然如初。

062505.jpg

图片

人文自然两相宜,和谐共生

图片

  绿道蔓延城中,一头连着生态,显山露水,一头连着生活,亲山乐水。

062506.jpg

图片

  东湖南路沿线宽窄不一、地形复杂,为了最大程度保障“三道分流”的连贯性,实现通行安全、便利,观景舒适、美丽,道路采用“人非同层”和“人非分离”两种模式。如在渔火阑珊景点,路面空间较为充足,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是在同一平面并行,而到了洪波门景点,路面空间收窄,建设巧用了双层立体空间,将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调整为上下两层分行,利用高差,删繁就简、灵活多变。

  骑车、步行至东湖绿道三期,鲜明的“书香绿道”字样,赋予了它独特标签。

  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大门旁,扩展浮雕墙,形成一片融合传统文化及长江水生生物知识科普的浮雕长廊,既深化了主题,又缔造了景观。在改造东湖南路武大一侧时,用带有武大文化标识的栅栏式围墙代替传统围墙,打造通透开放格局,既扩宽行车视野,又实现拥湖入怀,“校湖”联动。在获得别样审美感受的同时,不断强化对所处的空间的情感体验。

推行精细化施工,一升一降

图片

  东湖绿道三期项目临湖倚山,呈狭长的带状分布,缺少纵深,供施工腾挪空间不多,期间还要保留机动车道、市民通行道,同时受地下错综复杂管线、法桐影响,如同“螺狮壳里做道场”,极考验施工精细度。

  面对重重困难,项目部加强统筹协调,实行“白+黑”“5+2”工作机制,优化施工组织,科学调配人机交替作业、紧密衔接,形成多作业面作业、循环施工的大干局面,成功克服了工期任务紧张、冻雨寒潮天气、施工场地受限、专业交叉作业复杂等难题,严格时间节点完成目标任务,助力城市品质提升。

062507.jpg

图片

  为降低施工对周边环境影响,项目划分施工作业敏感区,通过加高水上围隔、每日进行水质检测、无人机巡察等方式,以技防加人防,严保东湖水质不受施工影响。同时,采用全包围式围挡,大幅降低可能带来的噪音和扬尘问题,保障周边道路安全。通过分段施工,确保施工期间东湖南路交通不断流,针对人流密集、聚集频繁等情况,以“严、慎、细、实”的工作作风做好安全防范措施和日常巡查,并安排专人协助交管部门,确保沿线安全出行。

  “一升一降”,分寸之间,反映着的是建设者的温度与厚度。